加快系统性数字化建设 推动建筑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成为时代热词,并写入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聚焦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的提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各领域加快数字化应用、开展“数实融合”指明了方向。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早已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还是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系列文件,都将数字化转型摆在了重要位置。
对建筑业企业而言,要借势起飞,需要正视当前转型面临的问题,洞察行业与数字化的本质,以系统性数字化为统领,打造数字时代的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型步入深水区 企业易陷转型误区
当前,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一些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有不少企业遇到了挫折。纵观其中的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数据,建筑业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数据没有形成资源,仍是零散、孤岛式存在,导致不敢用、不好用、不能用;二是应用,建筑业企业虽然建了很多数字化应用系统,但碎片化的系统未形成有效连接与协同,对业务的支撑有限,无法满足全局优化的需要,很多企业面临放弃旧系统与建设新系统的艰难抉择。许多建筑业企业越转越疑惑,数字化转型的整体价值感、获得感不强,决策层觉得虽然有很多系统,但想看的看不到;管理层觉得管控体系匹配度低、数字化应用推广难;执行层觉得可用的数字化工具少,想要减负提效的预期仍未实现。
面对转型中出现的问题,部分建筑业企业急于求解,陷入了误区。一些建筑业企业忽略自身实际、期望有一套通用的转型解决方案,并且抱着吃“灵丹妙药”的心理去看待这套通用方案,认为用了方案,转型的成效会立竿见影。
洞察本质 系统性数字化成为“根本解”
回归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在问题与误区凸显的当下,追根溯源,回归建筑业的本质、数字化的本质,寻求建筑业数字化的根本解,显得尤为重要。
从业务本质看,建筑业是“点线面体”的业务系统。其中,“点”指建筑业有很多岗位;“线”指生产、商务、技术等职责清晰的业务线;“面”既指项目,也指人力、市场、财务等企业管理面;“体”指通过点线面相连接而构成的企业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业务系统具有“四高”特性:“高度专业”,建筑业的每个岗位都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高度协同”,建筑业既需要“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协同,也需要施工方、建设方等项目全参与方的协同,更需要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各环节的协同;“高度独特”,每个项目的地理位置、方案设计、进度计划乃至区域影响都不同;“高度动态”,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不可控因素时常发生,对动态实时感知的要求格外高。建筑业企业的业务本质及与生俱来的“四高”特性决定了建筑业业务系统管理的难度,决定了建筑业的数字化建设是复杂系统的问题,无法通过单点建设解决,需要系统性求解。
那数字化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是“数据+连接+算法”构建系统性能力。“系统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国内外对系统性的定义颇多,但共同点都是“要素、关系、准则”的三元系统论,而数字化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三个方面:数据、连接、算法。数据、连接、算法,高度对应系统论中的要素、关系、准则。可以说,数字化天然是解决系统性问题的不二之选。
具体来说,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据要准确,主要体现在无修改、无掩饰、自动收集;数据要及时,即无延时、无丢失、无地理限制并实现多层级的零时差共享;数据还要全面,覆盖核心业务的生产要素、生产活动、管理活动。连接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仅仅是把软件、硬件连接在一起,更需要与业务连接融合,最终目标是实现责权利清晰可靠的业务连接,内外协同,促进业务“高速运转”。算法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落脚点,是数字化转型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关键。正是“数据+连接+算法”所形成的分析结论,支撑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决策。
因此,基于建筑业业务本质和数字化本质,推进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成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解”。系统性数字化建设通过构建“一套全面又可操作性的综合方案”,即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方案、数据驱动且连接“点线面体”的一体化场景方案(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项企一体化、行业业务平台建设等)、助力转型有效实施的落地方案(数字体检、转型指标体系、PDCA检视……)等,强化转型认知升级、能力升级、伙伴升级三个关键支撑,打造数字化转型从规划到落地的闭环,实现“集团、企业、项目、岗位”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协同,让各阶段数据产生“化学反应”,以“数据+算法”驱动管理与决策服务,使数字化发挥最大价值,助力建筑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场景引领 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核心
建筑业企业推进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核心是构筑数字化转型一体化解决方案。企业要立足发展实际,以行业业务平台筑基,通过打造以“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项企一体化、数字供应链一体化”等为代表的重点数字化场景,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和客户、项目、财务、人员等管理要素进行数据化挖掘和分析,实现项目生产、企业经营和职能系统间数据的打通,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企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基于数维设计平台、BIMMAKE(基于广联达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和参数化建模技术)、BIM5D(建筑信息模型5D)等数字化工具,打通项目全过程数据,推动设计、算量、施工数据融合,一模多用,促进设计、算量、采购、施工等多业务一体化协同,提高对经济性的把控。如将施工前置,参与设计审图,指导项目设计,规避施工风险,同时利用设计深化模型指导现场施工,确保现场按“模”建造,进而实现在建造过程中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缩短建设流程,打造精品工程,助力开展EPC、全过程咨询等。
借助广联达的数维房建设计产品,位于广东佛山的南海北园产业创新中心EPC项目通过设计算量一体化,助力项目成本管理精细化。据造价师反馈,一体化下的设计模型数据直传,其统计精度满足造价需求,工程概预算效率提升50%。设计方表示,正向设计非常直观,有利于专业间协调,碰撞检查前置,提升设计质量,数维出图满足需求;在施工图阶段,通过一体化方案可监控造价,及时查漏补缺,避免项目超概。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一体化方案执行的结果可信度较高,在各个阶段都有落点应用。
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助力项目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决策。聚焦项目技术、生产、商务核心管理业务,以基于BIM模型的三维虚拟建造为指导,以项目现场各岗位作业数字化为手段,实现虚实结合的项目现场过程精细化管控以及数字化集成交付,推动建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022年以来,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除了在房建领域广泛使用外,在基建领域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某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项目通过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实现指挥调度直达现场,信息传递零延误,项目管控效率提升30%;安全管理方面,通过智能监控AI识别等数字技术,管理效率提升30%,安全问题100%闭环,隧道安全监测100%受控,全面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运行;智慧钢筋加工管理方面,将钢筋设备数据接入到系统平台,通过领先的组合算法进行智能下料,实现加工厂原材出材99.65%,极大提高了现场原材利用率,降低材料损耗30%。BIM+智慧工地一体化的应用,不但大大提升了项目管控的效果,还形成了一套切实好用的基建指挥调度实施方法,为企业的全面集约经营提供良好的借鉴。
项企一体化,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能的升级。项企一体化能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管理”上的项企一体化和“数据”上的项企一体化,真正打通项目与企业数据,最终创造数据协同价值。其中,“管理”上的“项企一体化”是指通过企业横向各部门之间和纵向企业与项目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项目与企业数据,以及业务与职能数据,实现作业可控、指挥高效、决策精准。“数据”上的“项企一体化”关注从数据本身挖掘更大的管理价值,通过IoT(物联网)、BIM、移动端等技术实现项目自动抓取数据、公司自动汇总数据,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穿透、信息贯通。
采用项企一体化解决方案,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做到了企业级多项目精益化管理,风险实时监控;企业办公管理效率提升50%以上;项目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同步到公司;综合管理成本节约1.5%~2%,实现了企业整体管理效能升级。
搭载行业业务平台,为企业全面数字化打开了更多可能性。以场景建设为牵引,广联达通过“平台+组件”的方式积累和打磨行业数字化核心能力——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该平台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了标准化SaaS(软件运营服务)应用快速开发和个性化解决方案规模化交付的能力,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了开放门户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对行业客户和ISV的开放,为行业提供了数字建筑底座能力。
北京建工集团在该平台的加持下,率先开启了其企业级项目管理平台+组件模式的试用,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数据治理项目一期上线,完成集团数据标准的制定和重点项目数据接入。其应用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其夯实数字化核心基础,重塑数据治理标准,应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中标率,以BIM智能建造技术助力成本降低10%,智能AI合同提效8~10倍,智慧物料单项目节约400万元,集团进度监管实现了项企联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建设中,BIM+智慧工地一体化助力北京建工集团优化工期10天以上、节省机械租赁费用90万元、节省管综节点拆改费用50万元、砌体损耗率降低2%,实现了提效降本。应用项企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数据互通、业务互联、实时监管,做到了数据驱动风险管理、数据驱动项目过程管理精细化、数据驱动智能决策。通过数字供应链一体化,北京建工集团采购系统覆盖公司3000余人,2022年线上招采任务13895笔,2022年累计中标额900余亿元,真正实现了以平台促管理、向集采要效益。
通过这些重点场景的应用,系统性数字化将赋能建筑业企业在数字时代构筑竞争新优势,助力建筑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握“三个升级” 抓好落实落地是关键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工程,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推进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更需要强化转型认知升级、转型能力升级、合作伙伴升级等关键支撑,促进转型落地落实。
推动认知升级,强化数字化转型是持续“进行时”的意识。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难题不是技术、不是方法,而是如何激活决策者及普通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认知。建筑业企业要努力提升全员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紧迫性和系统性的认识。领导层要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增强数字化转型需要系统性和长期性坚持的认识,以及要深刻认识自身实际,从企业战略层面系统推进转型。管理人员要加强基础理论和方法学习,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强化数字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要鼓励基层员工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解决业务实际问题,激发员工参与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快能力升级,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企业要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能力,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能力、IT项目管理能力(包括总规、总集、总控等)、数据运营能力(数据治理、数据增值服务)、数字化保障能力(管理体系、数字素养)、数字生态整合能力等,为顺利开展转型提供支撑。
合作伙伴升级,以系统性数字化促共赢。系统性数字化是个大工程,需要优秀企业共同合作、协同推进。建筑业企业要找到具备系统性数字化能力的合作伙伴,提供从咨询到方案搭建到保障实施的转型全周期解决方案。其中的核心能力应包含:数字化战略咨询能力、数字化解决方案与系统建设能力、数字化系统实施能力。这三种能力将全面助力建筑业企业,提高转型的专业性与体系化,促进转型成效尽快显现。作为“系统性数字化”理念首倡者,广联达凭借20余年深耕建筑领域的丰富经验,及其“系统性、专业性、开放性”特点,将帮助建筑业企业从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视角,构造企业、项目和客户全层级和内外一体化平台,真正让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性数字化,最终要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方向,也是数字中国战略落地的必然未来。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希望能够为广大产业运营者持续赋能,以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产业变革,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中国战略全面落地。 (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供稿:曲涛/编辑:王宏/责任人:余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