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龄农民工就业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宽阔
“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与农民工“深度绑定”。
在农民工群体中,大龄农民工近两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大龄农民工就业进行呼吁,建议多方协同提供就业服务,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让有条件有意愿的大龄农民工充分就业。
大龄农民工走进公众视野,与该群体占农民工总数比例不断升高密不可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年提高0.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9.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5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用劳动推进了城市建设,同时完成家庭财富积累、生活水平改善和子女抚育。当他们逐步迈入“退休”的年龄段,其劳动能力、劳动意愿也没有就此止步。
对此,《工人日报》曾于2022年3月刊发报道《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引发了媒体和公众对超龄农民工(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以上)的极大关注。此后,多家媒体迅速跟进,这一群体的转型就业话题引发持续广泛讨论。
民有所呼,策有所应——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进一步明确,“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从“超龄”到“大龄”,从“维护权益”到“扶持就业”……国家对大龄农民工的就业保障覆盖更广、信心更强、举措更实。
两年来,“大龄农民工”字样走进不少政策文件之中,2022年人社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强调,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2023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9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开设一批适合大龄农民工等的培训项目;2023年人社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大力挖掘适合大龄和就业困难劳动者的就业岗位……
这些政策不仅呵护了大龄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和热情,还用实际举措为其就业赋能,搭建信息咨询的线上线下平台。此外,安徽、上海、湖北、四川等多地陆续发布相关通知和意见,拟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障,进一步为超龄农民工就业保驾护航。
大龄农民工逐步退出务工人群核心圈已是事实,但“卡点就退”并不符合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实际情况,也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圈层细化的趋势。目前,大龄农民工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完善,为他们开拓适合发挥经验与智慧的领域、对接更符合其职业能力水平的岗位,才能让推进民生福祉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宽阔。
(供稿:史宝钱/编辑:王宏/责任人:余燕君)